從陜西文物中認識小寒“三候”
來源:陜西日報 2025-01-04 08:35
彩繪青銅水禽。
1月5日,小寒。小寒至,數(shù)九寒天由此盛,冷空氣活動頻繁,正如民諺所說的“小寒時處二三九,天寒地凍冷到抖”。盡管如此,大自然的很多動植物依然能在嚴寒之中感受到天地間的陽氣萌動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記載,小寒節(jié)氣的三個物候現(xiàn)象分別是“雁北鄉(xiāng)”“鵲始巢”“雉雊”。這“三候”都在描述鳥類活動?!扒蔌B得氣之先”,古人認為,鳥類能更早感知到自然界的氣候和環(huán)境變化。
在古人的眼中,鳥類有哪些特別的寓意?鳥類活動又是怎樣的畫面呢?讓我們走進陜西多個博物館,從文物中窺探小寒“三候”的生動景象。
鴻雁始北歸
2024年12月31日下午,長春師范大學(xué)書法學(xué)專業(yè)的師生來到陜西考古博物館開展藝術(shù)考察。在三樓文??萍计箯d,一個擺著多只彩繪青銅水禽的展柜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展柜里,鴻雁、天鵝等彩繪青銅水禽神態(tài)逼真,或立、或臥,十分精美。
據(jù)了解,這些彩繪青銅水禽出土自秦始皇帝陵外城垣東北角的K0007陪葬坑。K0007陪葬坑平面呈“F”形,由一條斜坡門道、二條南北向過洞,以及一條東西向過洞相互貫通構(gòu)成,總面積約978平方米??脊湃藛T發(fā)現(xiàn)彩繪青銅水禽時,它們就位于過洞之中,頭部大多朝向象征著河道的中央。考古人員推測,這一陪葬坑模擬的是秦樂府類官署機構(gòu)以音樂馴化水禽的場景。
從種類上來看,這些彩繪青銅水禽可分為鴻雁、天鵝、仙鶴3大類,共46件。其中,鴻雁20件,4件為立姿,16件為臥姿,以黑色顏料裝飾。利用拍攝X射線照片、工業(yè)CT照片及顯微觀察等方法,考古人員認為這些彩繪青銅水禽的鑄造工藝為失蠟法。
這批彩繪青銅水禽是目前我國發(fā)現(xiàn)的時代最早、數(shù)量最多的圓雕彩繪青銅器,對進一步研究秦代的物質(zhì)文化、青銅冶鑄及表面裝飾工藝具有重要意義。
聽著講解員的介紹,長春師范大學(xué)大三學(xué)生楊星凱十分感嘆:“展柜里水禽的脖子形態(tài)好逼真。你看,這只鴻雁好像在低頭覓食,這只像是臥著休憩……真的很敬佩2000多年前秦朝的‘大國工匠’對生活的細膩觀察?!?/p>
鴻雁是候鳥,會順應(yīng)氣候變化而南北遷移。白露之后,鴻雁開始南飛;時至小寒,鴻雁趨向北歸。人們對自然的細致觀察和對人生的感悟,賦予了鴻雁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和象征意義。它們是忠誠與信使的象征,是秩序與團結(jié)的典范,還代表了跨越山海的思念、忠貞不渝的愛情、不畏艱難的志向等。
在唐代,鴻雁被視為瑞鳥。鴻雁紋也被作為吉祥紋飾成為高等文官的裝飾特權(quán),在繁復(fù)精美的金銀器上也很常見。
陜西考古博物館還展陳著鴻雁折枝花紋銀杯。這只銀杯于1994年在西安市長安區(qū)南里王村韋洵墓出土,器腹中部的地紋之上飾有折枝花紋和散雜草紋。折枝花紋之間正是展翅欲飛的鴻雁。這只銀杯出土?xí)r仍然保持著銀白的“本色”,沒有氧化變黑。
在陜西,含有鴻雁紋的金銀器還有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的鎏金雙雁紋銀盒、鎏金鴻雁銜綬紋銀匜,西安博物院館藏的鴻雁折枝花紋銀盤,法門寺博物館館藏的鎏金飛鴻毬路紋銀籠子等。
唐代雙鸞花鳥紋銅鏡。
歡鵲壘新巢
喜鵲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民俗文化中的吉祥鳥,被視為傳遞喜訊的使者?!堕_元天寶遺事》記載:“時人之家聞鵲聲者,皆為喜兆,故謂‘靈鵲報喜’?!痹镀聘G記》云:“靈鵲檐前噪,喜從天上來?!?/p>
忌兇祈吉、趨吉求祥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民俗心理。象征著喜慶幸福的喜鵲紋飾備受人們喜愛,至今仍有運用。就紋飾內(nèi)涵和寓意來說,兩只喜鵲面對面被稱為“喜相逢”,喜鵲站立在銅錢上寓意“喜在眼前”,喜鵲與梅花組合表達“喜上眉梢”,喜鵲和獾同時出現(xiàn)時寓意“歡天喜地”……這些都映射出人們對喜事和好運的追求。
1月1日上午,在西安博物院,來自深圳的游客陳愉辰對著一面裝有20余件銅鏡的展示墻,不時拿起相機拍上幾張。
陳愉辰從事文化創(chuàng)意設(shè)計工作,常常一個人往各地博物館跑,在文物上找靈感。銅鏡是古代常見的日用品,鏡背豐富多彩的紋飾不僅是工藝的體現(xiàn),還是文化和審美的反映。“這件唐代的雙鸞花鳥紋銅鏡的紋樣立體精致,雙鵲相對飛翔,口銜挽結(jié)長綬;雙鸞輕盈靈動,配以鮮花祥云。畫面整體對稱和諧,讓我很受啟發(fā)?!标愑涑秸f。
因“綬”與“壽”諧音,寓意“喜得長壽”,喜鵲銜綬是唐鏡上常見的吉祥圖案。在西安市長安區(qū)出土的雙鸞雙鳥葵花鏡的鏡背,也有這樣的圖案。
這樣的寓意讓人聯(lián)想到綬帶鳥,也就是練鵲。練鵲是一種長著白色長尾的鳥,是被古人視為祥瑞的“壽帶鳥”,常被用來裝飾服裝。
“我館收藏的國家一級文物——練鵲于2002年出土自長安區(qū)。這件文物為白玉質(zhì),以練鵲為形,形態(tài)精致,雕刻細膩?!蔽靼彩虚L安博物館講解員姚家豪介紹,“它與在北京市房山區(qū)金陵遺址發(fā)現(xiàn)的一對練鵲形玉飾極為相似。據(jù)推測,這應(yīng)該是貴族在冠后所用的一種裝飾,稱‘納言’,一般成對出現(xiàn),以玉質(zhì)最為高級?!?/p>
除了出現(xiàn)在銅鏡上,宋代以后,喜鵲紋還被更加廣泛地用于瓷器、玉器上。
西安博物院的專題陳列“天地之靈——院藏古代玉器精品陳列”中有一件征集來的明代喜鵲銜梅簪,由銀簪體和玉簪首組成。玉簪首是一只喜鵲棲息于枝梢,俯身翹首,尖喙張開似在鳴叫報喜。喜鵲下的枝梢盛開著一朵五連弧形的梅花,花下還有葉片,鳥身與花枝間的空隙采用桯鉆法雕鏤。簪體表面打磨得較為精細,側(cè)沿和鏤空處的內(nèi)膛可以見到鉆孔的痕跡。
漢代鎏金鳳鳥銅鍾。
雊雉隱叢茅
小寒第三候為“雉雊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解釋,雉是文明之禽,陽鳥也;雊意為鳴叫。小寒之后,雌雄雉雞會雙雙鳴叫。
雉雞屬于雉科雉屬。雉科為雞形目最大科,種類繁多,包括40多個屬,常見的家雞就屬于雉科的原雞屬。
雉雞與家雞不同的是,雉雞難以家養(yǎng),不食“嗟來之食”,被抓住后往往不吃不喝,很快就會餓死。東漢的《白虎通義》描述這種動物:“士以雉為贄者,取其不可誘之以食,懾之以威,必死不可生畜。”古人認為,雉雞的這種特性與高潔之士的品德相近,所以,雉雞也被作為重要禮物來相送朋友,以表達敬重。
雄性雉雞有非常華麗的羽毛,所以,雉雞紋飾往往鮮艷奪目,呈現(xiàn)一派繁華富貴的氣質(zhì),常見于清代瓷器上。
說到雞,數(shù)千年來,進入畜養(yǎng)行列的雞與人類相親相伴,也被賦予了諸多情感與文化色彩。雞被視為“五德之禽”,象征著吉祥、勇敢和守時。民間還有正月初一為“雞日”的說法。
博物館里的與雞相關(guān)的文物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最遠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,種類有繪畫、陶瓷、玉器、青銅器、石雕、織繡等。
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館藏的彩繪陶雞有雌雄兩種,惟妙惟肖,極富生活氣息。陶公雞有朱紅色高冠,身上黑、紅、黃三色羽毛豐滿輕盈,雙足纖細但強勁有力,長頸微伸,昂首翹望,作啼鳴狀。陶母雞通體為黃色彩繪,尾巴短小,雙眼圓睜,似在悠然散步。
中國傳統(tǒng)民俗文化中有“雞鳳同源”之說。眾所周知,鳳鳥是傳說中的神鳥,集眾鳥之形,頭為雞首。而古篆字中的雞和鳳為同一個字。鳳鳥紋飾變化多樣,神態(tài)各異。我省關(guān)于鳳鳥形象的出土文物也有很多。這些鳳鳥圖案有的很像雞,有研究人員稱之為“雞形鳳”。
2003年,位于西安市未央?yún)^(qū)文景路的一座大型漢墓出土了兩個器型碩大的鎏金銅鍾,其中一個還盛放著美酒。這就是如今展陳在西安博物院的鎏金鳳鳥銅鍾。這件文物的鍾蓋上鑄著一只靈動華麗的鳳鳥,彰顯了器物主人的尊貴身份。
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商代晚期文物鳳柱斝也是一個代表性器物。斝是一種酒器,與銅爵配套。鳳柱斝的突出特點是口沿上立的兩柱柱端各有一圓雕高冠鳳鳥。鳳鳥作站立狀,喙短而尖,冠聳立,圓目鼓睛,尾羽較平寬,刻畫精細,形象生動。常有游客忍不住調(diào)侃:“這哪里是鳳凰,分明是只雞嘛,哈哈……”
小寒。 伏海翔刻
小寒節(jié)氣的農(nóng)事諺語
小寒大寒,凍成一團。
小寒大寒,準備過年。
小寒無雨,小暑必旱。
小寒不寒,清明泥潭。
小寒天氣熱,大寒冷莫說。
小寒暖,立春雪。小寒寒,驚蟄暖。
小寒雨蒙蒙,雨水驚蟄凍死秧。
臘七臘八,凍裂腳丫。
三九、四九,凍破碓臼。
臘月三場白,來年收小麥。
小寒。 肖云儒書
以“小寒”為名的影視作品
短片《小寒》由陜西導(dǎo)演吳浩南執(zhí)導(dǎo),2021年上映。該片以留守少女的視角,在有限的篇幅里,講述發(fā)生在關(guān)中平原上的一次別離和新生,展現(xiàn)了秦腔、社火、年畫等豐富的關(guān)中地域文化元素。
故事中,在秦腔劇團工作多年的爺爺離世,爸爸帶著少女莎莎為爺爺置辦壽材。葬禮上,伴隨著劇團樂隊的送別曲,莎莎看到爺爺在水邊乘船而去。葬禮后,爸爸去南方打工,離家的那天是小寒。爸爸走后不久的一個夜里,發(fā)著高燒的莎莎在夢中看到思念的爺爺。最后,短片在高亢的秦腔聲中謝幕。
(記者 孫亞婷整理)